自春秋时期以后的两千多年中,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Zui深的是儒家、释家和道家,它们长期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,共同撑起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天空。儒家学说往往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,酒的习俗同样也多受到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,尤其是“酒德”,逐渐成为传统的饮酒文化根基。那么,什么是酒德?什么是酒礼呢?想必很多朋友都不明白,小编就给大家解答。
酒德,指饮酒的道德规范和酒后应有的风度。合度者有德,失态者无德,恶趣者更无德。酒德两字,Zui早见于《尚书》和《诗经》,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,不能像夏纣王那样,“颠覆厥德,荒湛于酒”,意即沉湎于酒色,行为放荡。
酒礼,是酒行为的礼节,用以体现酒行为中的贵贱、尊卑、长幼乃至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。饮酒作为一种饮食文化,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个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,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。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,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。
我国古代饮酒主要有以下一些礼节: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,要相互跪拜。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,叫侍饮,通常要先行跪拜礼,坐入次席。长辈命晚辈饮酒,晚辈才可举杯;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,晚辈也不能先饮尽。
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:拜、祭、啐、卒爵。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,表示敬意,接着把酒倒出一点洒在地上,祭谢大地生养之德;尝尝酒味,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;Zui终仰杯而尽。
在酒宴上,主人要向客人敬酒(叫酬),客人要回敬主人(叫酢),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。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(叫旅酬)。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(叫行酒)。敬酒时,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“避席”,起立。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。在中国民间有一句俗语说得好:酒品如人品。
读到这里,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什么是酒德以及什么是酒礼了。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五十六个民族中,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一般不饮酒外,其它民族都是饮酒的,饮酒的习俗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格。